新華社日前就深圳出現的所謂斷供潮;等現象,對當前樓市局面發(fā)表評論文章。文章指出,目前全國各地樓市房價漲跌互現,但市場剛性需求仍然旺盛。城市人口的增長,對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使得房價下跌的空間不大。
房地產市場進入溫和發(fā)展的態(tài)勢,是宏觀調控在房地產市場軟著陸;的正常體現,也是調控的目標所在。可以理性地預期,未來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還將著力于繼續(xù)有效熨平房價的波動幅度,避免出現房價大起大落的局面。
文章稱,現有數據顯示,除了深圳、東莞等少數城市房價與去年高峰時期相比出現了30%左右的較深跌幅之外,尚難找到全國房價出現大跌的數據支撐。盡管市場觀望氣氛濃重,成交量幾近腰斬;,但各地仍呈現漲跌互現的局面。
針對深圳樓市降價風潮等情況,文章指出,深圳作為全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(qū),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就業(yè)、創(chuàng)業(yè)人群。在此輪美國次貸危機引發(fā)的全球經濟衰退中,經濟開放度高的深圳、東莞等地首當其沖,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就業(yè)機會減少,居住需求減少帶動房價下行。加上去年漲幅過猛、投資投機比例偏高,深圳房價領先全國出現較大幅度下跌,也就不難理解。
在其他城市,目前樓市成交低迷正是前幾年房價漲到市場難以接受的程度,因而需要適度下調并恢復市場均衡的一種信號。但我國仍將持續(xù)數十年的城市化進程,以及百姓改善居住條件的剛性需求,將支撐樓市穩(wěn)定。